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古今历史 >> 战争专栏 >> 正文
杨荣标——红色岁月火样情
作者:资料库 文章来源:自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0 0:38:48
今年87岁高龄的杨荣标,是沙洲坝官山村的退休教师。听说最近有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前来采访,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先生接连几天都在搜索苏区那段久远的记忆。他时而坐在椅子上迎着秋阳闭目沉思,时而拄着拐杖在门前来回踱步。回忆不时地让老人激动起来。
    对于老人,苏区时期的许多火热场景早已铭刻在记忆的深处,需要梳理的只是一些具体事件的时间。他说,不要等记者一来,自己却犯糊涂。我是教师,在记者面前要有好的表现。
    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上午,记者如期前往。老人面对摄像机镜头侃侃而谈。阳光下,老人红润的面庞孩童般地生动。
    “那几年,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经常到徐特立办公的地方玩。他和蔼可亲,长着长长的胡须,可喜欢我们这些孩子了。”1931年,苏维埃政府成立,教育部就驻扎在村里。当时杨荣标担任儿童团团长,他常带领儿童团员们玩打仗、查路条。徐特立空闲时会招呼孩子们前去说说笑话,教教汉字。最使杨荣标不能忘记的是,徐老经常用留声机放音乐给他们听,伙伴们都瞪大眼睛盯着那个会唱歌的机器,感到非常稀奇。
    后来村里成立了列宁小学,杨荣标荣幸地成为第一届学员。学校开设了语文、算数等好几门学科,瞿秋白还编了很多童谣和歌曲教同学们咏唱。至今,杨荣标还依稀记得一些歌词。
    提起1931年“一苏大”召开后的提灯庆祝晚会,杨荣标老人立起身子,激奋之情溢于言表。“那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壮观的灯会,有龙灯、马灯、茶灯、鲤鱼灯……广场上人山人海,灯火闪烁,欢声雷动。我们小孩子大都手提花灯,花灯有五角形的,有镰刀铁锤形的,也有鲤鱼形的,我拿的是一个五角形的花灯。灯会上,有个老人用鼻孔吹唢呐,逗得全场一片欢腾……”美好的回忆使杨荣标异常兴奋,一口气说了十多分钟。他还告诉记者,他和村里的几个大人一直等到凌晨晚会结束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广场回家,此时,大家才感觉到露水已经打湿了衣衫。
    在记者的提示下,老人的思绪又回到1932年的扩红运动。“那时,村里的后生去当兵,各家各户都煎馃子。村里乡亲敲锣打鼓欢送新兵,临行时,每家每户不分你我,都往新兵袋里塞馃子、鞋子什么的,吹鼓手在旁边使劲地吹着《送郎当红军》。那时当兵特别威风和光荣,我的两个兄长都先后参加了红军。”说到这里,杨荣标停顿了许久,表情变得凝重。1934年10月,红军撤离瑞金后,杨荣标辍学,两个哥哥荣春、荣基随部队北上抗日,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资料录入:开心轻轻    责任编辑:开心轻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