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武隆自由行 >> 武隆新闻 >> 正文
首席探索官下地狱闯石寺寻宝藏—武隆凤来大石箐石林寺(下)
首席探索官下地狱闯石寺寻宝藏—武隆凤来大石箐石林寺(下)
作者:简丽娜 文章来源:武隆旅游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27 14:06:31


出了鬼门关后,沿着殿宇的路线参拜各方神灵。
                                              源起——风水宝地
    顺治初年的某一天,一位老人正在山间砍柴,突然一个晴空霹雳把他吓了一跳,定眼一看地上出现了土地菩萨。老人把这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接着当地郑、李、刘三姓的族长便带头募划钱粮,开始修庙。于是,大石箐的第一座殿——正殿,便在这巨石阵中拔地而起。
    正殿地上有一个八卦图,据说修建时,十二个工匠花了三个月时间都安不好,八卦图总是东倒西歪。主持只好禀告上天,请求神仙指点,就在那天晚上子时神仙通过战坛降谕:“修八卦图要天上的石头才行。”怎么才有天上的石头呢?这又是一道难题。后来经人提醒去仙人石上开来石头才修好了。过去人们随时可以听到八卦图下有淙淙的流水声。一位好事者,出于好奇,打开八卦想看个明白,谁知里面完全干涸,毫无水迹。
     正殿中书:“酒色财气是堵墙,多少迷人在中央,有人跳出红尘外,便是生死不老方。”想起近期不断有“小三供出贪官”的新闻,若他们早明白这两联文字的真谛,也不至于落此田地吧!














不用寸木片瓦修建的神殿
    无独有偶,乾隆也把这大山竹林间的隐秘之地,视为风水宝地。
    雍正驾崩之际,诸王子为争皇位闹得不亦乐乎。一天,还未继承大统的乾隆微服出宫闲走,籍以排遣胸中的积闷。漫步间,他看见一个须发如银的老人坐在地上给人测字。乾隆不觉心动,便从人群中挤上前去,让老先生测字,看前程。老人笑了笑说:“我左看你是君,右看你也是君,正面看你是君,背后看你还是君。不出七天,你一定能继承皇位成为一代明君。”乾隆心中暗喜,说:“我要是真的当了皇帝,一定封你为丞相。”老人说:“出家人闲云孤鹤,一向无拘无束惯了,不想为官作宦,只求你不用寸木片瓦给我修间房子就行了。”乾隆忙问:“你老尊姓大名。仙乡何处?”老人答:“我姓李名耳,四川涪州人。”说完便化作一阵清风去了。后来乾隆果然登上龙位。他不忘前言,差人至四川涪州。但四处寻觅都不知如何不用寸木片瓦建房屋。后辗转反侧来到大石箐,才理解老人的本意。果真在这巨石壁中,凿刻出一个老君殿来。 
    老君像与殿内的雕饰均在巨石内部凿刻而成。200多年前,多少工匠费尽心思雕琢这块巨石。当老君像慈祥地端坐在殿堂,当腾飞的双龙盘旋在石柱上,当整个神殿在欢呼声中竣工,谁又会想到有一天,它会只剩残垣断壁与荒草作伴。




















财神爷旁的藏宝文
    与老君殿一样,巧用巨石而建的殿堂还有祖师殿——也正是藏宝文的所在地。它修在一个巨大的岩穴里,岩穴宽约十二米,深十五米许。无论是滂沱大雨还是绵绵阴雨这岩穴从不浸水。殿内供祖师菩萨和财神菩萨。
    殿壁上刻有似诗非诗的文字,传说,财神菩萨眷顾的人便可解开此碑文,寻到无尽宝藏。
    “一 ╯点二有百轮,石皮鲜得此方存,一密二渊来作战,日歪月斜火当心,古庙原来从草盖,点一二╯不非轻,株木解散成灰卷,去了刀兵又防剑一人一夕三斜看,禾苗无主八月观,五横三立旁边站,车行寸立在眼前,二人自下一寸地,三人观天不非轻,小字多心横一字,书一点二十字全,攒得童镇吾殿字,方显天殿玄中玄。——嘉庆丁已八月初十”。 
    当我打算用相机将这些文字拍摄下,回家细细研究时,相机突然失效!加了闪光灯后,图片竟也是黑漆漆一片。后背不禁一片冷汗。我们赶紧从殿里出来。面对这空山巨石,庙宇神像,不禁凄骨寒神。
    与宝藏相关的,还有这听风洞。洞甚宽广,不知其深浅。一年四季,冷气袭人。传说,石林寺从前有个主持欲穷其洞,他不知走了多少时日,见有一加锁的封皮的大红箱子,封皮上写着:“三石朝上圣,宝藏大石箐,时人来取出,修庙用不尽。倘有人乱动,定遭雷火身。”
    通过对藏宝文的分析,和女人的直觉,我始终觉得宝藏和太极八卦图有一定联系。但文中写到,要等到日落月升之时,才能查明真相。已被吓得冷汗直冒的我,只想快点离开这里。看来也只等有胆识和才气的人们去破解了!











  中国最早的天气预报
    观音堂石壁上有一道泉水流出,异常冰凉。这是最早的天气预报。每当石壁开始有泉水流出,便说明即将下雨,且水流速度越快,雨下越大。几百年来,从未失误。这算是天预报的老祖宗了吧!但若它知了现在的天气预报,必定会怒其不争吧!
    相传,最早此处并无泉水,整个寺庙附近都无净水烧茶敬神。大家正在为难的时候,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妇,拄着拐杖进了观音堂向僧人讨口水喝。僧人惭愧地说:“我们连烧茶敬神都没有水,实在对不起呀!”只见老妇用拐杖向石壁一指,说:“怎么没有水啊,那不是水吗?”众人急忙超石壁望去,清冽甘凉的泉水正汩汩地往下流。大家惊喜不已,再回头看,那老妇已化为观音远去。从此观音堂的石壁上便有泉水流出。
观音堂的壁上还长着一种常年碧绿但不知名的草,村民们都称其为“灵芝草”。
    观音堂后有一石洞,深约三十米,洞口有石门,门旁也有一泉,水清凉且不干涸。泉底有沙白得闪亮,银光闪闪,人们都叫它“银沙泉”。










  平民神仙
    在老君殿的右侧,有一处石殿,形如普通人的居所,无过多雕花或赘饰,此殿名:黑神殿。
    黑神是一位“平民神仙”。他身前也与你我一样,为世间凡人。黑神原名雷万春,川渝人氏,他是一个将军,在战场奋勇杀敌,被叛军烧得全身墨黑而不倒地。唐明皇李隆基遂封他为“黑神都督”。 
    进殿门,只见黑神菩萨身着武将黑袍,脚穿战靴端坐正中。面部黝黑,手执九节神鞭,不怒自威。
    作为一个在人间官阶并不算高的将军,黑神却能成为民间庙宇供奉的神灵。这便是英雄不问出处,公道自在人心的真谛吧!只要身前为民谋福,为国效忠的先贤,总会被后人铭记膜拜。
    “为何会有一头驴在这里?”我指着黑神旁边的动物问老人。
     “这是马!原来的雕像特别好看。被破坏后,最近才有人过来补修。但现在的技术哪儿比的上以前的那些人哦!”在庙中遇到的老人惋惜地说。
    曾经的匠人们,把手艺当做一生的本领来琢磨。他们精心雕琢的东西,岂是这些急于求成的人们所能企及的呢!














一个时代的圣物   一个时代的祭品
      为何庙宇内会有太极八卦图?关于这个问题,我询问了许多朋友也翻阅了众多资料。都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友人说他或许只是穷乡僻壤间的一处庙宇,没有大讲究,仅村里随意修筑,不值探究。直到伟大的度娘给我指引了可能“正确”的方向。(我非宗教信徒,研究这个也是出于满足自己好奇心。)
    石林寺实则是“三教合一”思潮下的产物。儒的入世,道的游世,释的出世,三个观念差异如此大的宗教在这里相互融合。而他们为何能在此完美共存呢?
    原来唐宋以来“三教合一”的思潮便初露端倪。到清代时期“三教合一“的思想更加强烈。甚至将三教并列为当时国策。雍正言:儒可治国,佛可治心,道可治身。三教合一便可为生民立命,劝人为善,戒人勿恶。亦在补于治化。于是,集儒道佛一体的石林寺,便在这林野间数百年地存在着,成为邻里百姓的祈福之地。
    祖先费劲心思,试图为人民建立可寄托的精神信仰。他们用包容的心,将这世间一切可为善的事物相融合。但后人却以棍棒相向!
     “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都装好了,扎紧了,吁——,车队出发了。”余秋雨先生在《道士塔》中这样写道。而历史仿佛总在重复,只是这次,苦难的创造者是这个民族自己的同胞。比起外国人的偷盗,他们的暴行更是毁灭性!
    在那个黑暗无知的年代里,拿着棍棒的人们,高喊着的“新思想”的口号,冲进寺庙,砸坏了佛像,拆掉了庙堂,赶走了僧人。
    夫子殿的关羽刘备还没来得及阻止他们的暴行,古人数百年的心血,便在一瞬间坍塌!这块寄托祈愿的圣地,再也听不见暮鼓晨钟,再也看不见金香炉升起袅袅香烟。拥有一双巧手的鲁班,也只能看着鲁班殿沦为无知者的屠宰场,精美雕像变成屠刀下的残石碎粒;玉皇殿的威严也没能让这群侩子手们有半点迟疑,那些宏伟壮观的美丽,只能停留在老者的记忆和世人的想象里。
     临走时,又遇到这么老者(早上来时便遇到了他)。他说听见这边有人放鞭炮便过来看看,怕破坏了庙宇。从小他就与石林寺为伴,看着寺从香火旺盛到残垣断壁。他一直对我说着:“这个寺庙就靠你们了,你们年轻人,读书多!“但我却深感惭愧。我们熟背英文单词,却不懂八卦图文。老祖宗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与我们渐行渐远。于是按下决心,回去后一定要好好研究这些祖辈留下的财富。
     我与老人挥手道别。他正背向我与村民交谈,或许是余光看到了我的挥别。他转过身来,剧烈的转动让他身体有些许摇晃,他踉跄了两步,但还是微笑着,举起手与我道别。
石林寺是老人孩时的记忆,儿时的伙伴,愿他有生之年,能再次看到,从小伴随他长大的石林寺恢复原来的美丽!
    如果那场灾难是石林寺必经的磨难,那么无限接近毁灭和死亡之后,必定会是凤凰涅槃吧!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信息录入:烟灰缸    责任编辑:烟灰缸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