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古今历史 >> 战争专栏 >> 正文
红军老战士回忆长征中的毛泽东
作者:资料库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3 23:11:16
作为人类活动史上的一座丰碑,60年前的长征,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回首生命长河中这段最难忘却的历程,首先想到的,便是率领他们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舵手毛泽东。他们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在革命危急关头力挽狂澜,没有毛泽东无私无畏坚定地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没有毛泽东运筹帷幄的高超指挥艺术,就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辉煌胜利。


  (一)


  莽莽五岭,细雨霏霏。望着受到湘江之战重创的长征队伍,毛泽东脸上布满了阴云。此刻,他在为这支由他亲手创建的红色大军的命运担忧,更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担忧。

  长征开始曾担任红军干部团政委的宋任穷将军回忆说,尽管毛泽东当时早已失去了领导权,但为了红军的命运和前途,他一刻没有放弃与“左”倾路线的斗争。从长征开始到遵义会议前,毛泽东多次提出过自己的正确主张。

  红军长征刚进入湖南,毛泽东就向中央建议,乘各路敌军尚未靠拢,在湘南地区杀一个回马枪,集中红军主力,寻机歼灭敌人一路或一部,打破敌人“追剿”计划,开展新的局面。这一建议如果被采纳,对于红军继续实行战略退却非常有利。但是,博古、李德等人拒绝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红军丧失了扭转战局的良机,终于酿成了湘江之战的悲剧。

  此后,蒋介石判明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去湘西的意图,在红军前进的路上构筑了封锁线,等着红军去钻口袋。危急时刻,又是毛泽东竭力主张放弃前赴湘西与红二、六军团汇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

  在黔东南重镇黎平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再次主张进军黔北。由于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的力排非议,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终于占了上风。会议正式决定放弃前去湘西建立根据地的计划,转兵黔川寻求发展。由于毛泽东这一正确主张被接受,红军实现了长征以来战略方针的首次转变,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

  张宗逊将军追忆黎平会议后的形势时说:“红军免遭进入敌人包围圈的危险,兵分两路挺进黔北,连续攻占八九座县城,胜利抵达乌江南岸,把蒋介石几十万追兵远远甩在了身后。部队势如破竹,斗志昂扬,长征初期那种被动挨打和低沉消极的气氛一扫而光!”

  多少红军将士像张宗逊一样,在胜利时认识了毛泽东,在失败中又进一步认识了毛泽东。他们忘不了,是毛泽东与朱德领导红军在赣南、闽西建立起了全国最大的中央根据地,又是毛泽东和朱德运用游击战争的法宝粉碎了蒋介石一次比一次凶猛的“围剿”。“左”倾路线的领导人自称百分之百正确,然而,短短几年,不但使党在白区的有生力量全部丧失,而且丧失了根据地力量的90%以上。痛定思痛,党和红军从血的教训中得出结论:唯有毛泽东才是红军摆脱绝境、走向胜利的领袖。

  参加过遵义会议的88岁的伍修权将军对这次伟大转折的若干细节记忆犹新。伍老回忆,毛泽东对错误军事路线的系统批判和他提出的各项军事主张,成为会议决议的基础。他把李德等人的军事路线形象地比做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说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二)


  重新“把舵”的毛泽东把黔川滇边界的崇山峻岭当成舞台,演出了他军事生涯中动人心魄的一幕———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中央红军拟于川南横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慌忙调40万大军封锁长江。毛泽东当机立断,率军回师贵州,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重占娄山关,再取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3月中旬,红军三渡赤水,再入川南;下旬四渡赤水,进逼贵阳,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红军却穿过滇黔公路,直插云南,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

  娄山关战斗中担任主力红十一团政委的张爱萍将军回忆说,就在二占遵义的进军号中,毛泽东登上千古天险娄山关,豪情满怀地吟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不朽词章。

  参加过长征的老将军们在接受采访时都兴奋地告诉记者,遵义会议后,红军牵着敌人鼻子走。毛泽东以一连串中外军事史上罕见的大手笔,指挥红军以声东击西、影南实北的高度灵活机动,纵横驰骋于万水千山之间:兵临贵阳、虚指昆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待蒋介石如梦初醒,数万红军早已无影无踪。

  “战士双脚走天下,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段《长征组歌》歌词,道出了红军将士对毛泽东指挥艺术的赞叹。15岁就参加“朱毛”红军、长征中一路跟着毛泽东打胜仗的杨成武将军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奇迹,动情地说:“有了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我们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滔滔大渡河,古今竞风流。1863年,在这里,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被洪流所阻,7000大军惨死清军刀下。1935年5月,当蒋介石做着“红军将蹈石达开覆辙”美梦的时候,毛泽东手下的骁勇战将杨得志率领红一团却从数百里之外突然出现在安顺场渡口。枪林弹雨中,十七勇士驾一只从敌人手中夺回的小船成功渡过大渡河。安顺场船少人多,几万人马无法迅速过江,毛泽东果断命令兵分两路,循河而上,夺取泸定桥。沿着河岸陡峭的山路,杨成武率领的红四军将士用双脚创造了日行120公里的神话,在敌人未及毁桥时,指挥突击队员冒死攀上了艰险异常的铁索,夺取了泸定桥。

  杨成武将军说,大渡河的胜利,是毛泽东导演的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长途尾追红军的薛岳部被完全甩掉,蒋介石将红军围歼于大渡河的计划宣告破产。


  (三)


  老红军们回忆说,二万五千里艰难远征不但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而且显示了他非凡的领导才干。是毛泽东以杰出的才能和智慧、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使革命的航船不断越过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伍修权将军指出,遵义会议上只批判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在军事上的错误,没有提政治问题的错误,是毛泽东的英明决策。当时,曾经有人提出批判和纠正六届四中全会的政治错误,毛泽东机智地制止了这种做法。正是这样,才团结了更多的同志,全力以赴地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

  许多老将军、老红军谈到,长征之所以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胜利,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了红军内部和军民的大团结,实现了各路红军的大团结。正是靠众志成城,才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保证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正是这种团结产生的巨大凝聚力,使红军队伍打不垮、拖不烂。

  刘志坚将军原在中央红军,红军会师后到四方面军工作,三过茫茫草地。他回忆道,张国焘分裂红军率军南下之后,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对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的极大关怀。留在四方面军中的一方面军同志与四方面军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大家并肩战斗,最终战胜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走出了雪山草地。

  在毛泽东指挥下,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克服重重困难,粉碎敌人的一次次围追,纵横十四省,转战数万里,胜利会师于陕甘,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长征播下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60年岁月过去,如同长征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一样,毛泽东领导长征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存于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中。

来源:人民日报 1996年10月19日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资料录入:开心轻轻    责任编辑:开心轻轻 
  • 上一篇资料:
  • 下一篇资料: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