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古今历史 >> 战争专栏 >> 正文
长征中最小的女红军
作者:资料库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3 23:01:21
    肖云的书作《我的母亲———长征中最小的女红军》面世了。和许多朋友一样,我也是怀着好奇的心情去阅读此书的。我好奇的原因有三:一是好奇于书中主人公王新兰,这位出身富家的小姐为什么9岁就参加了红军、10岁即踏上了长征路;二是好奇她与肖华将军半个世纪的爱情;三是好奇于该书的作者肖云,作为书中主人公的亲生儿子,他是如何看待母亲这一生的。

    历史是充满魅力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波澜壮阔,英才辈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给后人留下许多回味、考证的“谜团”。王新兰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她的所见所闻为我们对那段历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佐证。

    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维舟是我党早期的革命家,在叔叔的影响下,王新兰的几个哥哥和姐姐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小小年纪的王新兰帮助他们送信,9岁,王新兰即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

    历史是严酷的。11岁的王新兰甚至不能相信那些严酷的事实:在肃反中,自己的哥哥姐姐四个亲人竟无一幸免。长征胜利后,为创建新疆革命根据地,打通通往苏联的道路,红军西路军在与马家军的作战中,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来,王新兰为那些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嚎啕大哭……

    人不能选择时代,因此总是成长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王新兰一生经历了战争、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浩劫及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在每一阶段,她眼前都有不同的道路等着她选择,都有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等着她弃留。是追求富贵、显赫,还是坚持自己的追求和做人的准则?主人公一生的经历,可以说对 “信仰”二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无疑,这对今天生活在多元价值观中的人们具有启迪作用。

    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是人们常常面对的一个难题,如何面对现实中不可回避的困境,在理想的生活中又怎样度日?这是每个人必须用行动回答的问题。王新兰在困难和逆境中是一个倔强的人:她随红四方面军三次翻雪山过草地,在昏迷中曾走到死亡边缘;产后仅四天她就在暴风骤雨中追赶队伍……

    王新兰的传奇人生,还因她和肖华的动人爱情而更加传奇。1937年,王新兰初识红一方面军红二师的政委肖华;罗荣桓热心为他们搭鹊桥;毛泽东让她“快去追肖华吧”;1939年11月21日,他们终于结婚,并用几斤小米做了顿午饭算是摆了“婚宴”……他们的爱情发生地虽然十分艰苦,但因为两颗纯真的心,他们的爱情却浪漫无比。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肖云同志,他虽然工作在喧嚣的商海中,却能每晚伴随孤灯笔耕不辍,历时十年把母亲给他在摇篮中便开始说的故事,用深情而流利的笔触创作成书,在母亲还健康的时候,把这一份厚重的礼物献给他伟大的母亲。这份孝心,我认为值得天下的儿子们学习。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资料录入:开心轻轻    责任编辑:开心轻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