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具体部署,我队全面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活动,现将本人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以往解放思想,对象多在于意识形态的层面。经过30年改革开放,坚冰已经打破,意识形态的障碍基本不在。我们所面对的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
能否形成强大的解放思想动力,是决定新一轮解放思想程度和效果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将“继续解放思想”作为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作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导。可以预想,新一轮思想解放将有大地推动我国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历的几次大的思想解放,都带有明显的“问题导向”特点。“真理标准”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实际上是由“走什么道路”问题此起的。在冲破的“两个凡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我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姓社姓资”讨论引起的思想解放,是由“改革向何处去”问题引起的。在认识到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才得以明确。“姓公姓私”讨论引起的思想解放,是由“中国发展的依靠力量和动力在哪里”问题引起的。在认识到现阶段非公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组成部分后,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由此出现。总之,思想解放在不同阶段、以其不同的重点,在正本清源、排除干扰、拓宽视野、增强动力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一轮解放思想与以往几次的区别在于:第一,以往解放思想的针对性非常明确,经过讨论甚至争论后统一思想,最好将思想解放的结果写进党的文件。而新一轮解放思想中,对哪些具体思想需要解放,各地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第二,以往解放思想主要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展开的,对象多在于意识形态的层面。经过30年改革开放,坚冰已经打破,意识形态的障碍基本不在。我们所面对的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国家在基本观念和战略层面上已经提出要求,但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需要各地在解放思想的基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第三,新一轮思想解放的背景,是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和产生的新问题。与30年前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条件、环境、目标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新形势带来了新要求,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如何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保持我国经济的自主性;如何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条件下,保持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保证社会事业同步前进;如何在大量运用资源的条件下,保持环境优良和可持续发展等等。归结起来就是,发展方式如何迅速有效地转变,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述问题,用以往的习惯思维、常规方式难以很好地解决,这就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探讨新方法、寻求新路径、实现新突破。
新一轮解放思想要理清四个层次的问题。
首先是解放思想的原则。解放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解放思想的实践来看,准确地把握和自觉运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最困难。原因有三:一是工作作风不深入,官僚主义、唯书唯上,与丰富多彩的实际经济活动存在一定的距离。二是缺乏把握实际的能力,不能根据实际的发展,对既往的实践活动进行理性分析和提升,形成“路径依赖”,甚至落入经验主义的陷阱。三是既得利益扭曲了部分人观察实际的视野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实际出发往往成为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形成与思想解放和创新的对立。因此,解放思想首要的仍然是,结合发展的实际,克服种种障碍,贯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
其次是解放思想的标准。解放思想要有目的性,更应有科学性,两者的结合点就是思想解放的标准,应该说,这一标准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和完善的。随着实践的发展,思想解放的目的不仅是解放生产力,而且要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质量。解放思想的效果不仅要在发展的量上体现,更应该在发展的质上体现,在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可持续性上体现。同样,在实践中,我们也在探索更科学的思想解放,即在把握规律、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推进创新,在掌握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具体实际解放思想,并转化为政策和措施。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善于解放思想,提高解放思想的能力和水平。
再次是解放思想的动力。解放思想往往有超前性和突破性,同时,解放思想也有很大的风险性。只有在存在足够大的动力的条件下,人们才会选择解放思想,突破旧约束实现新突破。解放思想的动力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益动力,在突破旧观念中可能形成新方法、新体制、新政策,从而带来更多的利益。上世纪60年代江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70年代末安徽农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其解放思想无疑包含着非常强的利益动力。二是责任动力,出于对自己承担的工作或任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通过创新尽可能地挖掘各种潜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是出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责任心和担心中国被“开除球籍”的忧患意识,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新事业。我国不能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或责任心不强的政治家或企业家,能够反思过去、突破自己、解放思想、力求创新。
能否形成强大的解放思想动力,是决定新一轮解放思想程度和效果的关键。除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外,更重要的是要开激发思想解放的长效机制。从利益动力方面看,必须保证建立思想解放—创新—利益实现的良性循环路径,防止出现“枪打出头鸟”、“鞭打快牛”等导致的“逆向选择”。从责任动力方面看,要使解放思想从般号召、自觉行动,通过制度安排变为可考察有监督,让思想僵化和不思进取者承担机会丧的责任。
最后是解放思想的内容。
一是要继续完成30年改革开放未完成的思想解放任务。
一方面,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有一定的市场,有些人或者不能正确认识市场的作用,或者夸在市场的盲目性,导致政府热衷于过多参与和干预经济活动,抑制了市场活动力的发挥。继续解放思想的任务之一,就是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正确发挥市场的作用,不仅要利用好国内市场而且要利用好国际市场;不仅要善于利用商品市场,更要善于利用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基础性作用。与之对应,政府则要进一步转换职能,在维护市场秩序中,在提高质量公共产品中,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起更重的作用。
另一方面,克服有几千年历史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需要时日。小农经济思想有重眼前轻长远、重数量轻质量、重局部轻全局、重个体轻合作的弱点,束缚了决策者的视野,难以适应日益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的条件。这就需要通过不断地反思、学习和借鉴,增强工作的长远性、全局性、系统性,增强质量观念、合作观念,并通过制度安排将其确定和规范化。
二是要克服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认识误区,防止出现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为以往的成功所累,置变化的形势和条件于不顾,迷信自己、迷信经验,形成强烈的“路径依赖”,但往往因条件变化而使经验失灵乃至造成巨大损失。江苏许多地方在以往的发展中取得了成功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如果处置不当也可能成为继续前进的包袱和障碍,关键之处在于,要从以往的成功中总结和寻找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勇于突破自己、继续创新。对于在一时、一地取得的经验,要审时度势,结合他时他地的实际加以运用和推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条主义往往以接受正确指导、遵循国际惯例、采取先进模式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其只唯上唯书不唯实、随大流无特色少创新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化。解放思想就是要将上级的一般号召、先是的发展模式和通行国际惯例与本地的实际相结合,在准确把握发展阶段的变化和新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指导和运用国际惯例,有选择有创新地学习先进模式,形成符合本地实际和发展要求的政策体系、发展环境和发展方式。否则,就不可能充分发挥本区域资源和要素相对优势,无法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无法有预见性主动调整战略决策,争取新的优势和保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