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军旅同心-旅游自驾-军旅文学 >> 原创文学 >> 温馨情感 >> 笔墨情苑 >> 正文
中国书法发展简史(四)基本书体介绍
作者:开心瓜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2-29 15:39:58
中国书法发展简史(四)基本书体介绍
楷 书 

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为什么叫“楷书”?《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楷模作用。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隶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壁画,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 
  

康雍:
男,1931年生,擅长楷书。习《汉隶》、《石门颂》、《九成宫》,深得精要,独到创新,形成了严整、醇正的书法特点。在全国数届书法篆刻展览中获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隶 书 

有说隶书创体者是位囚犯,因此有功而被秦始皇任命为御史,沿用“隶人”身份称此书为隶书。其实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既然有官方文书的规范字体,就有象隶书这样非官方之用的简化字体。“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方传鑫:
男,汉族,上海人,1948年生。学书从隶书入手,复从隶法入楷、行、草书。隶书得力于《张迁》、《石门颂》等碑,又参与简帛的笔意,于端庄中有倔强,于雍容中有刚毅的风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香港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上海市书法协会常务理事。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一至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并在日本、韩国、美国参加展览数十次,1997年被收入美国纽约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
行 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自由,字体随和,极赋诗意的同时,有不失个性的体现。

王之麟:
男,汉族,1942年7月生于北京,原籍浙江省绍兴市。擅长行书,初学文征明,后师承沈尹默先生,并潜心学习二王。先后受到吴玉如、启功等诸位先生的教诲,书风典雅,富书卷气。1979年获全国书法比赛优秀奖,1981年获澳大利亚主办的亚太地区书法比赛优秀奖,《中国古今书法辞典》予以收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草 书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沈鹏: 
男,汉族,江苏人,1931年生。自幼学书,兼学诗文绘画,注重学识修养。擅长行、草、隶书,特别精于行草,学二王、米(shi),讲究运笔、洁体、行气,取诸家之长,自见风貌,所作气韵贯通,富有表现力。作品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或收入各种书法专集。长期从事美术编辑,美术与书法评论工作,编有《米(shi)的书法艺术》等人的作品选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更多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文章录入:好雨润物    责任编辑:好雨润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